63 抉择(上)-《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然,若是接了下来,袁绍曹操等人也绝不会认同这个“大宗伯”的,可是宗室的另三个州牧,益州刘焉,荆州刘表,还有即将赶赴扬州上任的扬州牧刘繇,他们的态度却是另一回事。自黄巾之乱以来,强枝弱干,诸侯蜂起,袁绍更是挟着袁氏四世三公之威,以盟主的身身宰割天下,甚至想另立新君,公然不将刘家子孙放在眼里!

    大汉刘家的子孙,眼下确实是需要一个能征讨四方的大宗伯出来撑撑门面。从感情上来说,自幽州刘虞死后,刘焉等刘家子孙,还是可以认同刘备出来挽救刘家子孙的声势的。虽然按资历家世来说,刘备是四个宗室州牧中最不值的一个,但以势力而论,眼下刘备确实是最强盛的一个。

    其实,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,真正重要的,是刘备敢不敢接。

    正如当初耿纯劝说光武帝刘秀登基即尊位时说了那样:“天下士大夫,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!”

    大乱之时,英雄固当勇于任事耳!

    若是刘备畏首畏尾的,连这种担当也不敢有,胸无大志,跟着他连个爵位都不能保证,谁愿意跟这么个没前途的家伙一起混日子?

    刘封自认还不是个能主事的人,他也乐于将事情的取决权交于父亲手中,自己则只需追着一目标,全心全意的计算着如何去趋利避害就行了,不必事后再因自己的选取是对是错而患得患失的。

    田丰忧心忡忡,智者多虑,多虑则少决,总是拿不定主意!接与不接的种种得失他都细细考校过了,若是与主公异地而处,身为谋士的田丰拿不定这个主意。

    听着儿子有些任气的抱怨,做父亲的刘备并不放在心上,淡然笑了笑,道:“董卓想要凭着这一纸书文就收买了我,着我为他守着东门,呵呵,我岂能如他所愿的!”

    刘备与田丰等人议事的时候,从来都是随便的择个地方就坐,就是你一时脑子卡壳了,想四下走动舒展筋骨,那也随你,刘备和刘封本人都是喜欢站着走走晃晃的说事的。

    刘封眼睛一亮,又有些疑惑的看着眉毛锁成“川”字的田丰,道:“父亲是准备拒了他?”

    刘备点了点头,负手徒立,目视着墙上那被割裂成十几块的大汉广舆图,微微的有些失神,略许,认真的道:“自钦使来后,这几日几夜来我确实一直很为难的,夜不能寐,若天子真能任我为大宗伯,责令我讨伐天下不臣,我是迫切的喜欢。与袁氏为敌又算得什么,他们袁家本就不是大汉纯臣!”

    “父亲,我们自然不能遂了董卓的心思,可是袁绍一向就不信任我们,再有董卓这一次离间,我们并州怕是再不能与冀州和睦相处了。”听了父亲的话,刘封高悬的心思放了下来,尽管诱惑很大,刘封心底却也是倾向于不接这个诏命。这最大的原因却是,他不想被别人当棋子用!

    “袁绍这王八蛋,他从来就不曾与我们有过和睦相处的时候!”张飞愤愤的骂了句,二哥关羽留守并州,防了还不就是袁绍这个王八蛋?

    田丰皱了皱眉,向刘备谦身一揖,道:“主公,纵然你不接了这个诏命,公孙伯珪那里,他却不会拒绝了董卓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