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偶遇-《沉鱼策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文种听得入神,追问道:“什么法子?”

    伍子胥在一旁道:“庄王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,令绕梁琴身碎为数段,从此再无绕梁之琴。”

    范蠡意外地看向伍子胥,“想不到老丈也知道这个典故。”说着,他又激动地抚着琴弦,“万万没想到,绕梁竟然还存于世间。”

    伍子胥目光在琴身上转了一圈,有些可惜地道:“绕梁虽在,却已不复当初。”随着这句话,他伸手微微一勾琴弦,与刚才一样,琴音久久不绝,但这次离得近了,又没有了雨声的干扰,余音之中隐约可闻破声,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音色优美无瑕。

    范蠡也听出来了,定睛看去,发现看似完整的琴身其实是由几段拼成的,因为拼接手段颇为高明,所以先前没看出来。

    “看来二位都是懂琴之人。”一个清越的声音突然自店内垂落的竹帘后响起。

    伍子胥眼眸微眯,望着琴行后若隐若现的身影,“你是……”

    帘后的女子轻笑一声,“妾身正是这琴行掌柜。”

    伍子胥有些诧异地道:“女子为掌柜,倒是少见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让老丈见笑了。”隔着帘子,隐约可见女子屈身福了一福。

    范蠡在一旁道:“听着掌柜刚才的话,这琴当真是绕梁?”

    不错,此琴正是绕梁,当年楚庄王命人捶断此琴后,让宫人拿去焚烧,宫人不舍,就悄悄留了下来,并找来乐师修补,之后转来转去,就到了我这里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范蠡露出失望之色,“我以为是传闻有误,原来是真的,实在可惜。”

    “绕梁虽裂,但我这里还有许多好琴,诸位不妨瞧一瞧,说不定能够遇到合心意的。”面对掌柜的推荐,范蠡只是随意点点头;听过绕梁之后,寻常之琴又岂能入眼。

    那掌柜倒也不勉强,只是静静站在帘后,安静娴雅,如同一幅仕女画,颇有些不真切。

    伍子胥打量着范蠡道:“听这位小哥的语气,似乎是楚国人?”

    范蠡有些诧异,但还是点头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伍子胥呵呵一笑,抚须道:“老夫也是楚国人,多年前来到姑苏定居。”

    范蠡惊喜地道:“这可真是巧了,不知老丈尊姓大名?”

    “老夫之名不值一提。”说着,伍子胥微笑道:“刚才在门口听到二位之话,小哥此来姑苏,是想去投靠伍相国?”待范蠡点头后,他又道:“可刚才那一位说得很清楚,此去十有八九是徒劳,倒不如投靠太宰门下,还能混个一官半职。”

    文种在旁边连连点头,“老丈所言甚是,范兄你不妨再好生考虑考虑。”

    “我意已决,无需再说。”说罢,范蠡正色道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”

    见他始终一意孤行,文种急得直跺脚,“范兄啊范兄,你素来聪明,怎么在这件事上,如此冥顽不灵;明明有阳关大道可行,却非要去撞得头破血流,何苦呢?”

    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范蠡的回答令伍子胥暗自点头,不过他并未揭露身份,只道:“既然如此,你就去试试吧,据老夫所知,伍相国亦是楚人,或许看在同为楚人的份上,他会愿意见你。”

    范蠡长揖一礼,感激地道:“多谢老丈指点,范某感激不尽。”

    “区区小事而已,不足挂齿。”

    范蠡恳切地道:“不知老丈能否告之住处,来日好登门拜访。”

    伍子胥微微一笑,“若是有缘,自会再相见。”说着,他看了一眼外面渐渐止歇的雨势,“我该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丈慢行。”范蠡再次长揖一礼,待伍子胥二人走得不见踪影后,方才直起身,离开了琴馆。

    一切又归于平静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